我国的城市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扩张,而这种扩张引发产生了一个独特的事物——“城中村”。越来越多的“村”变成了城的一部分,就像老百姓所说的“说是农村,它在城里;说是城市,它又完全是传统的农村模样”。它的存在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基础设施薄弱和社会环境复杂,成了美丽城市的“疮疤”、“遗憾”。 “城中村”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如何改造使之“再城市化”?农民城市化之后如何生存?而最关键的是“城中村” 改造资金在哪儿?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中村” 改造,也摸索出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特别是徐家沙梁的“城中村” 改造模式。
2004年城发公司引进内蒙古巨华集团、温州瓯海房屋开发公司成立了“巨海公司”, 并与呼市土地收储中心联合,开始改造徐家沙梁“城中村”,使其“城市化”。该项目实施区域性改造和成片开发,它的改造开发探索了一条新的“城中村”区域性综合改造配套建设之路,为呼和浩特市改造城中村树立了典范。
在呼市徐家沙梁“城中村” 改造项目,城发改变过去由政府无偿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而由城发投资2.7亿元负责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道路、燃气、供热、通讯管网等),是作为了投资占有一定股权,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推向了市场,形成“改造——开发——收益——筹集城建资金”的城市区域开发建设模式,同时配合土地收储中心进行土地一级整理。为此,在徐家沙梁“城中村” 改造中,政府收益近4亿元。
如今,曾经的徐家沙梁“城中村”变成摩天的高楼、宽广的马路、繁华的市场,曾经的村民搬进高楼,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徐家沙梁从“村”到“城”的蝶变,实现了城市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