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指标计算依据表 表 2-1
1.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
||
Qj = aFK(tn - twn) |
||
Qj |
—基本耗热量,W |
|
K |
—传热系数,W/(㎡·℃) |
|
F |
—计算传热面积,㎡ |
|
tn |
—冬季室内设计温度,℃ |
|
twn |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
|
α |
—温差修正系数 |
|
2.附加耗热量计算公式 |
||
Q = Qj(1 + βch + βf + βlang ) · (1 + βfg) · (1 + βjan) |
||
Q |
—考虑各项附加后,某围护的耗热量,W |
|
Qj |
—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W |
|
βch |
—朝向修正 |
|
βf |
—风力修正 |
|
βlang |
—两面外墙修正 |
|
βfg |
—房高附加 |
|
βjan |
—间歇附加率 |
|
3.冷风渗透计算 |
||
Q = 0.28·CP·pwn·V·(tn - twn) |
||
Q |
—通过门窗冷风渗透耗热量,W |
|
Cp |
—干空气的定压质量比热容=1.0056kJ/(kg·℃) |
|
pwn |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
|
V |
—渗透冷空气量,m3/h |
|
tn |
—冬季室内设计温度,℃ |
|
twn |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
|
热指标计算依据表 表 2-1
(1)通过门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 |
|
|
V = L0·l1·mb |
L0 |
—在基准高度单纯风压作用下,不考虑朝向修正和内部隔断的情况时,每米门窗 缝隙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m3/(m·h) |
|
2 b L0 = a1 · (pwn · v0 /2) |
|
b a1—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m3/(m·h·Pa )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根据建筑外窗空 气渗透性能分级标准采用 |
|
v0—基准高度冬季室外最多方向的平均风速,m/s |
l1 |
—外门窗缝隙长度,应分别按各朝向计算,m |
b |
—门窗缝隙渗风指数,b = 0.56~0.78。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 b=0.67 |
m |
—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考虑建筑体型、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因素后,不同朝 向、不同高度的门窗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 |
|
1/b m = Cr·Cf·(n + C)·ch |
|
Cr—热压系数 |
|
Cf—风压差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 0.7 |
|
n—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
|
Ch—高度修正系数 |
|
ch = 0.3·h0.4 |
|
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 |
|
C—作用于门窗上的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按下式计算: |
|
2 0.4 C = 70 · (hz - h) / (cf·v0 ·h ) · (t'n- twn) / (273 + t'n) |
|
hz—单纯热压作用下,建筑物中和界标高(m),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二分之一 |
|
t'n—建筑物内形成热压作用的竖井计算温度(楼梯间温度),℃ |
(2)忽略热压及室外风速沿房高的递增,只计入风压作用时的渗风量 |
|
V = ∑(l·L·n) |
|
l |
—房间某朝向上的可开启门、窗缝隙的长度,m |
L |
—每米门窗缝隙的渗风量,m3/(m·h),见表 5.1-7(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
n |
—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见表 5.1-8(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