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岷)
摘要:在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治理模式变革、职工思想观念变化及新兴技术发展的挑战。现代化转型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度和互动性,同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优化内容供给和评价体系,以增强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转型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乎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职工思想稳定,也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在数字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面临信息传播方式变革、职工思想观念多元化、企业治理现代化等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实现现代化转型。
一、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
(一)企业治理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
随着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组织动员,强调单向灌输和纪律约束,但这一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对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需求。当前,国有企业正逐步向法人治理、市场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方向迈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权责更加清晰,管理方式更加规范。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管理模式与企业治理现代化之间出现脱节,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渗透力。
(二)职工思想观念变化的驱动因素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职工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直接影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市场经济的深化使得职工更加关注自身职业发展、收入增长与个人权益,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向个性化、自主化转变。此外,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知识爆炸和信息多样性,使得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企业组织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难以形成有效引导。与此同时,代际更替的加快,新生代职工的职业观、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与传统职工群体存在明显差异,他们更注重工作体验、个体价值实现,并倾向于去中心化的沟通方式,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兴技术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企业管理模式,同时也深刻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式。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靠面对面交流、纸质宣传和会议宣讲等传统方式,覆盖面有限,传播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多元化、精准化的思想引导需求。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精准度。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推荐、语义分析等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匹配度,提高职工的参与感和互动性。然而,技术赋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数据安全、信息过载、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若不能有效应对,可能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现代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化平台赋能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传播方式、管理手段和教育形式得以全面升级。数字化平台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递和精准覆盖。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精准推送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同时,数字化平台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交互性,职工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者,而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参与其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多以宏大叙事、单向灌输为主,强调政策宣传和政治导向,但这一模式难以适应当代职工多元化、个性化的认知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职工的价值观更加开放,他们更加注重个体感受、实践体验和理性思考,因此,传统的话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引起共鸣,甚至容易被认为缺乏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与此同时,新兴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加剧了这一挑战。自媒体、自主学习和碎片化阅读的普及,使得传统思想政治话语面临削弱甚至被边缘化的风险。职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不同信息,这使得企业的话语权受到分散化趋势的冲击。
三、现代化转型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数字化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精准识别其关注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然而,构建数字化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并非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是需要深入融合企业治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单纯依赖技术手段,忽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与人文关怀,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引发职工对数字化管理的抵触。因此,企业在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时,既要注重技术赋能,也要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连接,使职工在数字化环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与人文关怀,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智慧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改革
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供给的质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供给应紧密结合职工关心的社会热点、行业动态、职业发展等议题,以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展开,引导职工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迭代速度需与社会变迁、科技发展保持同步,避免因内容滞后而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同时,应注重提升内容表达方式的创新性,结合新媒体传播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富有吸引力,提高职工的自主学习意愿。
(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工作机制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打破单一主体主导的模式,建立党委、管理层、基层党组织、工会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更加立体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在这一机制中,党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领导力量,应发挥战略指引作用,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保持方向不偏离。管理层则需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与落地任务,在日常管理决策和运营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渗透到企业治理体系之中。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则在职工群体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密切联系职工、倾听诉求、提供思想支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四)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
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从单纯的形式化指标转向对实际影响力的考察。优化评价体系需要引入数据分析手段,通过职工参与度、思想倾向变化、组织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形成更加精准的考核机制。例如,通过职工思想动态调查、舆情监测数据、职工满意度反馈等指标,可以直观地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此外,应引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又注重最终的思想引导效果。
结论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企业治理模式的升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破传统路径,主动适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提高精准性和互动性。唯有不断深化内容供给改革、优化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时代性、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国有企业提供稳固的思想支撑,助力企业治理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思路探索[N].山西科技报,2024-01-23(A06).
[2]郑跃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企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人民公交,2024(1):78-80.
[3]陈家舟.“三个创新”激活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J].企业文明,2024(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