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提升彰显城市发展质效。
2023年,呼和浩特紧紧围绕打造发展能级全面提升的“实力之城”、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发展之城”、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的“美丽之城”、创新动能蓬勃增长的“活力之城”和青年向往、老人安康的“幸福之城”的目标定位,高品质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不断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发展优质医疗教育、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五宜城市”,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年11月24日,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呼和浩特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幸福感不断“提档升级”。
“二十多年前,我刚来呼和浩特的时候,感觉这座城市很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建设,呼和浩特变大变美了。”在呼和浩特上大学,最后选择在这里结婚生子、定居落户的胡先生感慨万千。
近年来,呼和浩特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不断优化“一主一副”“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横、两纵、四环、三枢纽”城市立体交通布局,完善提升“两屏、四带”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过去,呼和浩特会经常出现堵车的情况,堵在路上真是太闹心了。现在有了这些高架桥,出行真是太方便了。从金桥民政福利园到北二环,开车只要十几分钟。”说起呼和浩特的变化,市民刘先生如此表示。
“区域大联通、局部微循环、疏通拥堵点”。2023年,呼和浩特原计划实施高架路网、市政道路和打通“断头路”等工程100条,到年底,超额建成通车105条,城市高架快速路里程达到242公里。一批批市政道路的建成通车,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成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连心桥”。
“我们这一片原来就是一片荒地,现在建起了游园,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踢球、健身、赏景,环境变美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舒畅了。”玉泉区鼎盛国际小区居民汪女士说。优美的环境让城市更加宜居。这一年,呼和浩特对多个老旧小区和棚户区进行改造,实施了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提升工程。新建提升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改造绿化节点、建设城市绿道和大黑河郊野公园等一系列措施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优美。
2023年,在北京从事大数据工作8年的王蓉辞去工作,和对象回到家乡呼和浩特发展。她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看到了呼和浩特数字产业的巨大前景。“我在呼和浩特的收入和北京差不多,回到呼和浩特生活,我感觉很幸福,我的心也踏实了。”王蓉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呼和浩特“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实施了国家公共就业能力服务提升示范项目,开展了“技能呼和浩特行动”,大力推进“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吸引众多大学生在呼创业就业。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呼和浩特大力促进“宜学”城市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造福了千家万户。
“以前金桥片区学校少,很多家长不得不给孩子在市区择校。现在家门口有了好学校,孩子几分钟就到了学校,每天能多睡一会儿,家长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千家和泰小区居民高先生说,三十九中金地校区建好后,他选择让孩子就近上学。
近年来,呼和浩特实施“增峰补谷”强首府教育工程,坚持“软件、硬件”齐发力,新建续建了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打造“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办好有温度、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本来打算等孙子上学了就回老家,可是住了几年我对呼市的生活适应了,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呼市定居了。”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汪女士说,呼和浩特的空气很清新,环境很美,看病就医都很方便,这是她选择留在呼和浩特养老的缘由。
近年来,呼和浩特“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城东推动建设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在城西推动建设内蒙古医科大学敕勒川中蒙医院。深化首都连首府“双首”健康行动,推进市中蒙医院国家中医针灸分中心、睡眠医学分中心建设。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多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让首府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健康的生活。
“呼和浩特好吃好玩的地方太多了,真是不虚此行啊!”江苏游客蔡先生在游览呼和浩特后感慨道。
近年来,呼和浩特精心打造“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两大特色旅游带,启动建设“敕勒川文旅小镇”8个,推进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开发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云上旅游”等项目,把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呼和浩特不仅成为全区旅游的集散地,更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