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审计发展到今天成为了增值型审计,是地方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通过对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流程的持续监督,发现薄弱环节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但由于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特殊地位,造成了内审与被审计对象天然的立场对立、地位不对等、信息传递不完整、沟通时机把握不准确等,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沟通存在许多不足,而审计专业能力会对内审人员的沟通效率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继而提升审计效果与质量。扎实过硬的审计专业能力是审计人员的立身之本,将能更好地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凭借专业赢得尊重,不断践行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本文基于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着重分析如何有效减少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炼出对地方国有企业内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与意义。
关键字:内部审计 沟通模型 专业能力
2023年1月12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将塑造审计专业能力作为 2022 年工作总结的一个专门方面,明确提出“始终把塑造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作为重要保障,不断加强审计自身建设”,要求“着力提升斗争本领,通过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研究和审计项目实践历练,培养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扎实过硬的审计专业能力是审计人员的立身之本,也是审计队伍的发展之基,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在地方国有企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健全公司治理的基础,有助于组织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及持续发展,保障各条线的职能及运营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高度一致,确保各条线的风险管理目标及风险控制结果符合组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进而确保组织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沟通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高质量的沟通是顺利进行审计工作、高质高效确认审计发现、达到预期审计目标的必要条件,也能够去维护内审人员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凭专业赢得尊重。但是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天然的利益冲突以及国有地方企业的局限性导致双方的沟通并不顺畅,甚至会阻碍地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专业胜任能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本文基于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着重分析如何有效减少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炼出对地方国有企业内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与意义。
一、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概述
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包括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人际层面、综合层面,分别对应哲学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及综合,综合层面主要考虑审计整体效果,4个层面涵盖了内部审计频度、高度、湿度、尺度等13个维度。时间层面涉及与时间有关的内审沟通问题,运用于全程审计,包含沟通频度、速度,对应哲学里的“天时”;空间层面涉及内审沟通的对象与内容,运用于全面审计,包含沟通高度、宽度、深度、角度;人际层面,运用于全员审计,包含沟通湿度、温度、透明度、黏度;综合层面是对前三个层面的具体运用,包含尺度、信度、效度。
(一)内部审计沟通的时间层面
内部审计沟通的时间层面即内部审计沟通的时间点、时间段,可以用单位时间沟通的强度和沟通的速度等综合指标来描述。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空间层面
内部审计沟通的空间层面即内部审计沟通的空间范围,内部审计沟通的空间层面包括高度、宽度、深度及角度。空间范围选择得当,能够极大提升沟通效率和效果。
(三)内部审计沟通的人际层面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际层面是内部审计沟通最重要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可以减少沟通阻力,提高沟通效率。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内部审计沟通的人际层面主要包括沟通的温度、湿度、透明度及粘度。人际层面把握得当可以有效减少沟通阻力,提高沟通效果和效率。
(四)内部审计沟通的综合层面
内部审计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对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必不可少。内部审计沟通的综合层面主要考虑如何通过沟通达到审计的目的和效果,是对沟通时间、空间和人际的综合运用,包括尺度、信度和效度。
二、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沟通困境
(一)内部审计发展重视程度较低
在新形势下,地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进一步发挥工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力量,这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相应的挑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不高,往往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在领导人员的管理下,缺乏完善的机制和运行模式。
由于被审部门与审计部位同级甚至高于审计部门,进而导致组织内部的审计权威性不足,进而使得大家对内部审计的沟通存在不配合的情况,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增加审计难度。
(二)内部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化审计也已渗透到国有企业,新型技术逐渐应用于内部审计,从而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并在最短时间内对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减小企业风险。又遇上文提到,地方国有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计算机化审计无法应用到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中,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水平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内部审计资源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企业逐渐呈现出扁平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国有企业的审计资源并不适应审计全覆盖的需求,更不能有效履行审计工作的相关职能。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中,人力资源总量缺口较大,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目前的资源并不能够支撑企业的审计工作。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的子公司甚至没有设立专业的审计部门,缺乏审计工作人员,导致审计业务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
(四)企业文化建设及意识领域落后
地方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领域管理薄弱、落后,没有形成企业统一的积极向上的现代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在财务管理理念上往往形成“以前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的”习惯性思维,不敢也不想开拓创新。地方国有企业业务较为单一,认为地方国有企业政策性强,业务单一,不必多动脑筋。受监督单位及人员往往遇到任何业务都要依法依规,生搬硬套,久而久之思想保守僵化,不愿意在日常工作中开拓创新,继而造成后续整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依据上述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沟通问题,我们可以与内部审计沟通模型得出对应关系。
三、内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在时间层面,提升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由于缺少审计信息技术软件的加持,内审人员必须要与被审计单位各个部门对接人加深沟通与联系。为提升沟通效率,内审人员在面对审计证据时要有发散性思维,不能将思想观念集中在一个点上,要通过一个点将思维发散到多个领域、多个问题之中,寻找其中的共鸣和解决方案。内审人员在深挖证据链及事件深层原因时,应该更有技巧地引导对方解释或表达更多内容,以帮助内审人员分析事件的真实原因,有意识地避免审计发现停留在事件表面。根据“乔哈里视窗”,在开放区进行的沟通最有效,因此为了使双方的沟通更有效,我们应该扩大“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开放区,在需要深度挖掘对方信息的时候,也应该同时将本方信息选择性地传递出去,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更多有效信息。
(二)在空间层面,提升风险意识与创新意识
内审人员需要加强与没有接受审计的其他部门的日常沟通,强化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他们之中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信息等支持与更多的政策、流程等的解读。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提升风险防控的意识,更有利于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审计,更有利于完善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制度。只有更多的掌握企业日常经营的信息,才能在合理合规进行审计的同时也保证审计工作的积极开展。内审人员要以企业战略发展为根本,监控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只有增强风控意识,才能使企业预先察觉风险,并规避风险。
(三)在人际层面,提升思维与管理能力
内审部门应避免将自己从企业环境中脱离开来,充当“监督者”或“警察”的角色,而须深入解读各职能部门和经营单位的职责、考核导向、子目标,以及总体目标与风险容忍度,无论内审还是被审计单位都是为总目标服务的一个环节,认识双方拥有共同目标,转变内审关注和交流的角度,使提出的审计建议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问题,内审人员要有一定的跨界管理能力,对于不同领域的管理与运营都要有所掌握,并运用系统性的管理思维将自己代入到一个管理者的思维逻辑中,从不同部门的本质出发寻找其核心问题所在。而在这之中,换位思考是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技巧是关键,学会换位思考,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交往技巧更加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内审人员虽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但管理素质与能力是一定要培养的,只有思维融入管理之中才能切实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后运用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将企业战略融入问题之中,找到最贴合企业发展的问题解决之法。比如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例子,若内审人员仅仅将落实在强化监管人员职责上,而依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则更有意义,若审计结论或建议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及发展目标贴合,结果往往事半功倍,得到审计对象的接受和认可亦有利于提高内审的效率与效果,达到双赢。
(四)在综合层面,提升主动学习能力
内审人员首先要学会去主动学习,自我提升,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主动掌握有利于自身、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积累审计经验,在面对审计工作是可以充分调动已有审计资源或灵活达成审计目标。由于缺乏审计人员,工作效率方面也要主动去学习归纳总结快速写作能力,从质量到效率的各个层面都主动了解主动提升。当内部审计人员不足或水平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审计要求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助力完成审计任务时,内部审计人员可借此进行学习交流,弥补审计水平的空缺,提升业务能力。全程跟踪审计流程,及时做好沟通,并对审计质量进行把关,完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
四、总结
内部审计沟通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对内审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融洽沟通有利于内审工作顺利地进行,若沟通效果不佳,会导致审计证据核实质量不高、审计建议难以实施、与被审计单位关系紧张,导致审计成果不理想,因此保证内部审计沟通质量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内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取得被审计单位信任,更好地通过内审工作服务于管理层,能够解决和处理“审”与“被审”的矛盾冲突,构建理解合作的和谐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加深对相关的业务和整个单位的经营状况的了解。在审计过程中及时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审计,保证审计证据和意见的客观性,作出客观评价,规范经营运行,提高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将能更好地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凭借专业赢得尊重,不断践行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
文/降雨欣
参考文献:
[1]曹博微.内部审计沟通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Y公司内部审计为例[D].重庆理工大学,2017.
[2]崔佳颖.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J].劳动经济学,2006.
[3]陈利花.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8(9).
[4]崔振龙.内部审计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趋势[J].中国内部审计,2014(5).
[5]邓晓辉,武琼,殷亚琨.权威、沟通与分歧管控:基于舰船组织管理的鉴戒[J].领导 科学,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