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二十年不短,二十年对于一个具有2300多年历史城市的发展只是记忆中的一个片段,而对于“城发”却是从出生到成长的一段重要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酸甜苦辣深深的烙在了“城发”人的脑海。
二十年不长,二十年中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建设城市、发展城市中,使“城发”迅速成长,成为以供热为主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集团化企业,也见证了呼和浩特市的供热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十年后的今天,对于“城发”来说,是一个值得驻足回首的时刻。
回望20年,城发经历了三级跳。2000—2010年,平台发展的扩张时期;2011——2014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2015----2020年,转型发展期
城发的一级跳
从90年代起,一些城市政府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城市运营商——城投公司”便运用而生了。“城市运营商”的崛起,使当时的中国进入了城市经营时代,“经营城市”已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呼和浩特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到底走什么样的城市发展道路,我们的城市建设为什么不能有像其它城市这样全新的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奔赴上海、南京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他们认识到,搞建设,首先要换脑,让“经营城市”的理念,植根于建设者的思想上,不仅观念要跟上,还要超前。
经过两年的酝酿,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城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吹响了“经营城市”的号角,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十几年来,城发开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提起“经营城市”,时任城发副董事长邸明德记忆犹新,“1999年,市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理念后,拟成立城投公司,并将重任交给了市建设局,由市建设局牵头组建,当时筹备处就临时设在建设局。”
从此建设局抽调一部分人开始踏上了筹备成立城发之路。他们脑海里装着城发的雏形,拎着公文包,就开启了在自治区、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讲故事的经历。2000年10月,刚刚上任的副市长王刚就带队南下上海、南京取经。
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几个人、一个公文包、一个组建呼市市政基础设施经营公司的实施方案,开启了组建城发之路。”
2000年12月8日,呼市城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经营有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市政府,2002年1月30日,变更为呼市城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城发)。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开始走马上任,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实践。
城发班子成员说:“城发这个领导班子都来自不同的岗位,市委、市政府给了我们这样的舞台,让我们尽情施展,第一次真正和‘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碰撞。因此 经营城市首先要经营人的观念,观念要超前”。
“建设一座城市,就是经营一个品牌。这个品牌有个价值量化标准,就是综合竞争力,其中包括外在的魅力”。从起步, 城发决策层的观念就站在了制高点上,
观念决定出路,城发开始了小步快跑的一级跳。
2001年从集中供热二期工程起步,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城发成立时间短,经营城市又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他们不仅要借鉴其它城市的经验,同时要考虑首府的情况,城发是摸着石头过河,为此,城发上至领导班子下至所有员工,开启了快节奏的工作效率,每天工作几乎十几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
城发的第一个十年正是在“十五”、“十一五”时期,十年城发实施了道路、供热、天然气、垃圾场、弱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0亿多元。第一个十年间,筹措城建资金73.7亿元;为拓展城市空间修路建桥60条,道路长度105公里;引入日供气1.3亿立方米的长呼天然气项目;建成供热能力30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日处理垃圾1500吨的两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敷设城市弱电管网355公里;建设城发大厦;参与徐家沙梁城中村改造、北垣吧街、工人文化宫等的建设。
十年,城发创建了一个城市建设运营平台;承担了以融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己任的两项职能;肩挑了体现社会和谐、温暖民生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三种责任。
城发在“经营城市”的实践中,也逐步探索出了一个独特的“城发模式”:经营无形资产、集中打捆建设弱电管网、道路建设与土地捆绑运作、道路建设与区域改造结合、供热设施市场化运作、推行供热售后服务。
第一个十年城发已经成为呼市综合经济实力、融资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9亿元,下属两个全资子公司、两个控股公司、12个参股公司,员工达到1299人。
城发的二级跳
城发的第一个十年是快速扩张的阶段。城发决策层认为,“城发过去的十年,显示发展过快、膨胀过大,虽然没有‘做烂’,但没有做强。”
“十二五”呼和浩特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着眼点,深入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流首府城市。
呼和浩特开启了一个新的大发展、大建设、大变化的历史阶段,为此,城发也开始了快跑到跨越的二级跳。
“十二五”期间,除了进行实施道路、供热、垃圾场、天然气、弱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城发从2011年开始涉足土地整理,公租房、房地产、物流、智能交通系统、长途汽车站、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老旧工业区改造等新的建设领域。自此,城发开启了产业结构的新调整。
2011年,城发提出了“一个中心、八个基本点,即一个服务中心,融资、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土地整理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公租房建设运营、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天然气复线项目投资、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运营、垃圾场综合处理厂建设、经营性项目拓展等八个基本点。
“十二五”期间,城发投资260多亿元实施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公租房建设项目、集中供热项目、天然气复线项目、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运营项目、垃圾场综合处理厂,呼市智能交通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项目、长途客运汽车枢纽中心项目、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呼和浩特市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
2011年12月31日,时任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听取城发汇报后说,“政府干不了的,那么谁干?市场办不了的,那么谁办?是城投公司干。城发建设的十三个项目中也有类似的项目。市场干不了,就是城发。城发就是为政府办“兜底”的项目,这个‘兜底’是带引号的,不是‘烂七八糟’的,说是计划不是计划,说是市场不是市场,谁来干?就是城发,城发做好了就是替政府排忧解难。”“没听城发汇报前,以为城发负债累累。总的来讲,城发运转的还是不错的,负债率不高,资产是实的,融资能力较强。好多城投公司资产都是虚的,融完资,实在还不了,由财政偿还。城发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
2011年是城发发展的一个新转折点,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城发决策层提出:以土地资源整理为主的区域开发,土地整理开发是核心产业;以公租房建设为重点产业,以延伸发展壮大房地产产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产业;以及延伸的供热设计、施工、生产热表和建材等经营性产业。非核心、但也是城发重要的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提升公司产业支撑能力。
城发的产业结构调整了,项目运作模式也进行了创新。长途客运汽车枢纽中心、公租房等一些项目的建设模式为土地由公司摘牌,土地出让金上缴后,政府作为对项目投入由财政补贴返还公司。土地整理是土地全部由公司代政府征用,并建设基础设施,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政府投入补贴公司,用于后续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公益性项目如智能交通模式则是公司投资,政府租用,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自求收支平衡。
2012年,财预463号文件规定:公益性资产不得注入,并严限土地资产注入;不得授权融资平台承担土地储备职能和进行土地储备融资等。
受政策影响,城发再次调整产业结构,退出土地整理。决策层提出:首先“抓住基础产业”,城发最多、最大的投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利用基础产业的资源优势,进行经营、开发、利用,进一步延伸到设计、施工、生产热表和建材等经营性产业,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其次“发展多元化产业”,提升公司产业支撑能力。以公租房、老旧工业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为契机,发展壮大公司的房地产产业,同时延伸物业服务;发展政府授权公司建设、运营的长途汽车站、物流货场等产业,进一步提升公司产业支撑能力。
从2011年开始,城发一年承担的建设任务相当于过去十年的任务。截止到2014年,4年通过银行贷款、争取国债、发售信托资金、引进外资、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等形式,筹措城建资金158.3亿元;完成投资近100亿元。
从2013年开始城发的政府性债务进入还款高峰期,是非常艰难的几年,但“十二五”期间,也是城发另一个新的大发展、大建设、大变化的历史阶段,在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在城市需求的新领域也取得了新突破,在服务水平上取得了新成效。
2014年度资产总额达到167.4亿元,下属七个控股公司、13个参股公司。
城发的三级跳
2014年,国发43号文的出台,开启了全国城投公司命运转折点。融资平台转型怎么转,转什么样,全国城投公司开始了摸索。
2015年城发决策层提出了围绕“剥离债务、转型发展、寻求突破、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走向市场”的总体发展思路。2016年城发正式开启转型的三级跳。
“转型,要回望来时的路,再抬头看天、心中才有路”城发决策层意识到。
城发20年,经历了“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四个五年的发展期。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转型创新将成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类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城发在正确判断“形”和准确把握“势”的基础上,确立了“集团化改革,回归供热主业,拓展供热+延伸产业链”思路。其中供热板块要以 “以热电联产和清洁燃煤为主,其他新兴清洁能源为辅,多热源互补的供热格局”为指导思想,在现有呼伦路以东供热区块的基础上,实现向东北发展、南北连通。
城发决策层的目标是,“城发供热板块未来的发展,清洁供热能力要达到80%以上,城发区域乃至市区供热管网要形成一张网,供热服务要不断创新提升附加值;拓展房地产项目,要以期与市场良性互动,提升产业价值;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公司实现集团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城发的发展开启了从跨越到转型发展的三级跳,迈进一个新的阶段。清洁供热能力达到53%以上、三个区域热网实现互联互通、供热资源整合开始起步、供热服务实现两次升级;房地产项目建设有新的推进、公司集团化改革逐步开展。
“十三五”城发的变化,也成为投融资平台职能向实体支柱产业建设转型的典范。
“十三五”期间,扩建桥靠、三合村两个热源厂,新建金桥调峰热源厂、京能至呼市长输供热工程,实施三合村热源厂200T超低排放燃煤锅炉等量替换工程,及18台燃煤锅炉环保提标改造项目、20个村(社区)燃煤散烧并网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6.9亿元,供热能力比“十二五”末增加2300万平方米,达到6320万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能力达到53%以上。
供热管网实现长输热源与辛家营、金桥、桥靠区域的联通,现有辛家营燃煤热源、桥靠大型燃煤部分热源成为调峰备用热源。长输供热实现三次成功并网,特别是第三次并网是在三网运行的状态下,开创了自治区最远距离输送热源、并在运行期间并网的先河。
通过划转、收购、入股及其他方式,对区域内的供热企业进行整合。2020年对11家燃煤供热企业陆续开展审计评估工作。 并正式与首家供热企业凯德成热力公司签订资产收购协议,为呼和浩特市推进供热运营机制改革提供先例。
城发推出进小区、访用户、听意见、解难题的“访民问暖——零距离服务”的活动,使城发的服务之路,不断升级,从开门迎客服务、到电话上门服务、再到主动推门服务的发展。2020年城发再次创新服务模式,推行“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客服部—供热分公司摸排小组—网格化责任区—供热客服管家”五级管理模式;建立“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即服务网格、集团公司服务指挥中心和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客服管家是在“访民问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对一,点对点”“一个客服管家捆绑一名检修技术人员”的服务模式。“十三五”期间,城发供热服务实现两次升级。
城发实施集团化改革,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 现供热板块组织结构的“两转三集四化五大”。其中公司发展方式、集中供热方式两转实现转变,即人力资源、财务、物资三集实现集约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城发投资9.46亿元全力打造了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项目,使其成为民族运动与国际赛马相结合,融体育竞技、民族演艺、草原观光、休闲娱乐多位一体的综合场馆。投资1.7亿元建设4.6万平方米的集精装公寓、沿街商铺、品牌酒店于一体的城发金牛座。
20年,城发经历了“三级跳”,在“三级跳”以后,城发站在了“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将开启新的起跑之路。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城发决策层对城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目标是,“要以‘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行业看企业’的视角,提前研判未来发展新趋势、分析新挑战、寻找新机遇,打造新动能和布局新战略。”
未来,城发的主业供热板块将实现总热源能力达到近15000万平方米,清洁热源能力达到80%以上;整合供热资源,实现全市供热“一张网”;供热运行实现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