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板块

“城发”的70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 铺就首府城市腾飞的“跑道”

2022/7/12 21:46:42


编者按: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生命体,那么通达四方的城市交通道路,就是一座城市的“动脉”。时代决定了城市迭新,交通路网决定了生活时速。交通路网,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支撑其发展的"价值命脉”。正所谓: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通达之地,富之聚集。城市发展交通路网先行,交通路网推动城市化进程早已被奉为金科玉律。

呼和浩特着力构建“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经过呼和浩特城市建设者几代人的努力,呼和浩特市的道路由开始的一横一纵发展到纵横交错、八车齐行,从“绕来绕去”到四通八达,让人们出行不再难,回家之路更轻松便捷,并将原来76平方公里的边陲小城建设成为26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草原大都市。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成为反映呼和浩特市几十年来城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投资18.72亿元建设70条道路桥梁


2003年7月底,市民翘首企盼多年的金川公铁立交桥正式通车。这也就意味着,市民从金一道通过公铁立交桥,可直接到呼和浩特市区,再也不用横穿铁路了。提起金川公铁立交桥的建设,现已退休的时任开发部工地代表白俊卿记忆犹新,“2003年之前,从金川开发区到市区仅有3条路,其中从鄂尔多斯西街一直往西沿一条小土路到金川的金一道,中间需横穿铁路线。2002年城发开始投资建设60条城市主次干道工程(包括征地拆迁),当年全市开工建设主次干道30条,其中城发直接承建13条,委托建设17条。2003年9月自治区两个文明现场会在金川开发区举办,为迎接两个文明现场会,鄂尔多斯西街西段与金一道连接段和金川公铁立交桥建设于2002年4月开始征地拆迁,两年的工期,1年多时间建成通车。”


    当时有人形容“金川公铁立交桥的建设 ,是一桥打通了‘任督二脉。’他的建成通车,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金川市民进市区“过铁道难”的问题,金川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也因为进入市区交通的改善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框架,路,不单单是城市文化内涵的延伸,不单单是城市文明与现代化的窗口,更是城建者对城市经营、理解与诠释的智慧性表白。


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打通城市干道,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容貌,逐步改造旧城,加强发展新区,实现城市‘五化’,建设文明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增强首府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城市主次干道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过去由财政直接拨款到建设单位建设,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经营城市”之路来筹措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新思路。政府授权市城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经营、建设,将城市基础设施推向了市场,打破了过去单一由国家建设和经营城市基础设施的局面。


从2002—2010年,城发以打通断头路、出城口为主新建和改扩建拆迁、征地任务量大的城市主次干道56条,道路桥梁4座。


2002年,呼市的财政收入仅仅20多个亿,为修路,城发向银行贷款6.5亿元。


“约占当时财政收入1/3的这笔钱怎么花、怎么能花出效益来,对城发来说是一种压力。当时城建每年的投入是5000万,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就像撒胡椒面,尽管年年撒,但城市面貌没有大的改观,更别说城市品质的提高。城发贷款6.5亿元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当时来说真是一种挑战,但今天回过头看,当时的投入解决了呼市需要11年城建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呼市的主次干道和小街巷进行了彻底的拓宽改造,疏通了城市的动脉,将城市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历史时期。”时任副总经理史继文这样概括描述城发的“开张生意”。


 “道路施工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工作征地、拆迁,城发实施的道路工程都是断头路、出城口道路,拆迁、征地量大。公司不仅负责施工,还要负责征地、拆迁,在钢铁路施工时,村民抬出花圈阻拦拆迁;在金桥区域的征地拆迁前,村民一夜之间种出了树苗;还有种房子的、找社会闲散人员围攻我们开发部工作人员的,等等,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都讲不完。”白俊卿说,“今天每每从我们建设的60条道路、桥梁上经过,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我们城发、我自己亲自参与建设的,而每条路的原貌、以及建设中曾发生的故事还能依稀地想起。”


笔者是2002年12月进入城发办公室工作,记忆最深刻的是写道路工程建设方面的汇报材料,城发每个工地代表对自己负责的路段建设长度、征地拆迁涉及的村以及面积,拆迁几座房子、几颗树木、几座坟茔等等如数家珍,几十条道路我听的云里雾里。每到这时,现任公益性项目部副部长时任开发部工地代表武钧就拿出他手工绘制的图纸给我讲解,图上道路建设范围内的几座房子及面积、几颗树木画的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就连一个占地不足1.7平米的旱厕都工整的标了出来。笔者感叹他应该当画家。但就是这一张小小的A4纸草图,他骑着自行车用了近3天时间走访、测量后画出来的,不能骑车的路段全靠脚丈量。2003年当年就靠手工绘制了3条道路的图纸。


城发建设的56条主次干道、4座道路桥梁,完成投资11.12亿元,建设道路总长度106.1公里,铺装道路总面积324万平方米。


2001年到2004年是呼和浩特市围绕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掀起的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期,2005年到2008年是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掀起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个文明现场会定于2003年9月15日召开,2003年8月份前是城建项目施工攻坚期,当年全市开工建设的56条城市主次干道、桥梁,其中城发直接承建22条。


“2003年非典席卷全国,城发所有的建设项目开工了,包括本市和外埠有近700名施工人员,为防控疫情,公司项目施工现场全部采取了封闭式管理,未出现一例非典疫情。为保障医疗救护车辆的通行,城发临危受命建设通往呼市第二医院(现自治区传染病医院)的主要路段石南路和通往内蒙古胸科医院(现国际蒙医院)的主要路段大学路东段,为赶工期,两条路段不分昼夜进行施工。针对非常时期、非常路段,公司拨款10万元用于大学路东段施工单位的防护,并给施工现场相关人员上了‘非典’专项保险。”史继文聊起非典时期的施工,仍然心有余悸。


现任城发物流公司党支部书记时任开发部大学路东段工地代表杨福平记忆犹新,“当时大学路东段仅仅是一条小的柏油单车道,只延伸到丰州路,从丰州路以东到东二环还没有连通,中间是徐家沙梁村。在非典期间,沙梁村建起一道围墙,禁止通行,为尽快打通大学路东段,公司从两端开始连夜施工。在胸科医院前施工时,发现胸科医院前自建的与市政管道连接的排污管道堵塞,为确保医院的安全,彻底解决医院的排水问题,公司一方面组织重新铺设一条近200米的排污管道;一方面调用排水局的专用抽水车,解决医院的排水问题。当时有40多名施工人员逆行在这条生命通道的建设上。”


从2000到2010年,全市共改造和新建市区主次干道100多条,重新铺装便道100多条,建设城市桥梁27座,对全市350余条小街巷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和改造。到2010年建成区道路总面积1609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达72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4.57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1.4平方米。随着二环路、绕城高速的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呼和浩特市形成了舒展、便捷、畅通的“八横八纵八车道”都市交通网,基本结束了居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改善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的决心,是无数城市建设者的不懈努力。


史继文认为,为城市修了通达的道路,对城发来说是没有收入的。而对一座城市来说,便捷的交通有效地缩短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是一座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通达的道路更是带动城市经济效益的产生,为城市的繁荣发展铺好路,值得!


2011---2017年,城发由投资7.6亿元建设了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内10条道路工程,道路总铺装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约18.6公里。10条道路为东站北街、北广场东路、北广场西路、海拉尔东街、哈拉更西路、阿拉坦汗大街(察哈尔大街)、成吉思汗大街、东站西路(万通路)、土默特路(塔利西路)、规划纬四路。2011年开工,2017年全部完工。


“规划的阿拉坦汗大街以南9.0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毫沁营村、塔利村、南店村、郑家沙梁村四个村,在城乡结合带,市政基础实施较差,道路多为土路,坑洼不平、宽窄不一,缺乏给排水设施。我们刚进场时,映入眼帘的是渣土山、危旧房,大型车辆经过后,是漫天飞扬的黄土。”时任公益性项目部部长邢伟忠提前当年的情景感慨道。


呼市已经有了近20年大规模修路的历史,到今天路已经是呼市的一扇窗、一张脸、一个亮点、一个景观,道路的通达不仅仅让城市扩大建设的外延,更重要的是从本质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发在20年的道路工程建设中见证了首府的蜕变,见证了城市建设的步伐,而且探索出一个“公司投资、部门负责、整体推进” “道路与区域改造结合”“道路与新区建设结合”城市道路建设的新模式。


道路建设:委托建设和直接承建结合


城发在城市主次干道工程建设中,采取条块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方式,公司分别与各区、各有关部门实行合作承建,委托甲方及公司直接承建等方式进行,形成了呼和浩特独特的“城发投资,部门负责,整体推进”的城市道路改造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为呼和浩特市后续道路的改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对工程和监理实行严格的招投标。


道路与区域改造结合:道路建设得新模式


过去道路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道路建设只征用建设用地,道路畅通之后,两边土地随之升值。“种房子”成了普遍现象,导致土地收益流失,政府征用时,加大了成本,结果财政包袱越背越重,道路建设欠帐太多。


2003年,经过实践和探索,城发探索一条道路建设与土地捆绑运作的新模式,以解决财政资金的短缺。即按照“规划—征地—修路—开发—市容改造—筹集城建资金”的模式进行城市主次干道综合整治。


 2004年开始对北垣街两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规划范围东西总长度2.6公里,总用地近22公顷。北垣街紧邻京包铁路,是呼和浩特市的“窗口”街道。2005年将呼市最烂的一条街建成了 “酒吧一条街”。


城市主次干道的综合开发,不仅使城市的环境得到综合改善,而且为城市道路改造探索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缓减财政的巨大压力。


2005年,城发开始将道路建设与城区改造有机结合,由城发和市土地收储中心与开发商合作,即用城市道路建设投资与开发商的房建投资合资合作,综合建设,把过去由政府包揽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运作,探索一种城市道路建设投资改革新模式。


在呼市徐家沙梁“城中村” 改造项目,城发改变过去由政府无偿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而由城发投资2.7亿元负责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道路、燃气、供热、通讯管网等),是作为了投资占有一定股权,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推向了市场,形成“改造——开发——收益——筹集城建资金”的城市区域开发建设模式,同时配合土地收储中心进行土地一级整理。为此,在徐家沙梁“城中村” 改造中,政府收益近4亿元。


道路与新区建设结合


2001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视察金桥(新市区)说,要把新市区打造成内蒙古的“浦东”。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城发负责金桥新市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2年,城发开始建设2平方公里内的道路世纪四路、世纪五路、世纪六路、世纪七路和金一路即四横一纵。2003年在自治区两个文明现场前如期完工,确保了现场会重点观摩项目新市区观摩路线的畅通。


在金桥新市区起步区域年,还建设了规划展厅(现赛罕区政府南汇商广场位置),金桥新市区工业园区热源厂(现金城小区位置,新建两台20T/h蒸汽锅炉)。


“2003年起步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市区土地由过去的5万元/亩已上升到20万元/亩,也为首府的南拓奠定了基础。”史继文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二五”期间,首府市政道路建设将紧紧围绕城市“三大板块”改造建设进行。在“十一五”时期中心城区业已构成的“八横八纵”的基础上,加快“一核双圈一体化”进程,按照“中心城区集中发展,周边地区组团发展”方式继续向东、向南推进。强化道路设施建设,完善内部路网设施,力争“十二五”末,构建一个“十横九纵”为主,包括快速路、主干道以及次干道、支干道和小街巷构成的严密、通达、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首府市民生产生活服务。


“十二五”期间,城发承担建设“一街五区”中的一区——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城发继续将该区域的道路、供热、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与区域的土地整理、开发相结合,为该区域的建设、发展走出一个全新的道路,打造呼和浩特东部门户的标志性形象区域。


城发投资7.6亿元实施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十条道路、给排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而10条道路建设模式是建设投资列入土地出让成本。


“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的东客站综合功能区,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已然进入了城市快节奏。原来的部分渣土堆成了山体公园,云计算、TCL等企业的入住,中交、绿地等地产的开发,公租房、长途客运站的建设等等,在这个区域城发投资近64亿元,为首府城区‘东优’发展崛起奠定了基础。”城发副总经理王观法说道。


如今的呼和浩特,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穿越原来的阻隔,形成一条条相互连通的脉络,编织出一张四通八达的网……有了这些路,距离不再是问题;有了这些路,不仅让城市内的市民出行更加的便捷与方便,更让呼和浩特与其他城市的连接更加紧密,让呼和浩特的生活更有活力……

改造前的北垣街跨一家村桥8.JPG

改造后腾飞路.jpg

改造后鄂尔多斯东街.jpg

改造后北垣街桥.JPG

鄂尔多斯大街东段现状1.JPG

道路施工图.jpg

道路对比 (1).jpg

成吉思汗大街.jpg

腾飞路.JPG

改造前的腾飞路.jpg


  • 公司概况
  • 企业介绍
  • 发展历程
  • 领导班子
  • 组织机构
  • 新闻中心
  • 市政务要闻
  • 集团新闻
  • 业务发展
  • 供热板块
  • 燃气板块
  • 房地产板块
  • 物流板块
  • 企业文化
  • 企业理念
  • 职工文苑
  • 企业风采
  • 企业荣誉
  • 版权所有2022 呼和浩特市城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蒙ICP备17004749号-2     友情连接:呼和浩特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